一些電視的基本原理

 

一些電視的基本原理(NTSC為例,PAL原理相似)

NTSC的原始規格是傳送單色信號(黑白影像)及聲音,每個頻道的佔用頻寬為6MHz,但是與前一個頻道必須保留1.25MHz的旁通帶間隔,實際使用頻寬4.75MHz,影像傳送為AM(調幅)調變方式載波傳送,聲音為FM(調幅)調變方式載波傳送。聲音載波位於頻道高頻末端、佔用0.25MHz頻寬,因此實際影像亮度信號(Y)使用頻寬為4.5MHz。圖形表示如下:

 

而後來為了彩色化,但又要保持與原系統相容,因此在不變動原始規格的要求下,在3.579MHz(一般略稱為3.58MHz)的位置,以90度交錯方式在亮度信號的波谷間插入色度信號(C),調變幅度為0.5MHz,如此便可兼容原黑白系統。波型分別圖示如下。

 

 

交錯掃描、非交錯掃描:

假設電視螢幕有500條水平掃描線好了,所謂的交錯掃描便是電子槍由上而下畫出第1行後並不先畫第2行,而是跳至第3行,就是以13579…到第499條線之後在跳回至上方由第2行開始以2468的順序畫下去。

這種做法的優點是能夠用較窄的頻寬獲得較高的畫面解析度(現在電腦的水平掃描頻寬最低都是從30.1K開始起跳,高的有上百KHz),有利於信號傳送與節省成本。相對的缺點是若每秒畫面數目不夠多(至少需要24/),畫面看起來便會有閃爍、跳動的感覺,不信你看著電視,張開手指在眼前快速上下晃動,你就會發現電視畫面在上下跳動,這是因為手的擺動達到一個同步遮蔽的效果,使你無法連續看到畫面變動,因而可以看到交錯掃描的動作。

至於非交錯掃描便是由第1行至500行依序規規矩矩的畫下去(如下圖),當然優點是看起來眼睛比較舒服,不過缺點便是工作頻率較高,需要較昂貴的電子電路設計成本和良好的電子零件材料以及映像管配合才行。